21世纪是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非常激烈的一个世纪,各个国家都会面临许多新的挑战,这些挑战归根结底都与各个国家的国民教育密切相关。我们现在的中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国家的希望,面对高科技时代,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他们能否适应新的挑战是关系整个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为适应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教育观念需要更新,许多新问题值得思考。
一、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是历史的抉择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使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提出了着眼21世纪的长远战略构想。邓小平同志早在20多年前就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995年6月5日,新华社的电文向全世界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中国人将重点依靠科技和教育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科教兴国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江泽民同志也曾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着力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根本出发点,发展科技,最终要靠高素质的劳动者。”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实现科教兴国,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也必须“从娃娃抓起”。培养中小学生的科技素质是顺应历史的发展,是面对世界范围内的现代科技革命的历史性抉择。
二、科技素质是现代人的基本素质之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整个社会经历了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度,目前正在进入信息化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
在当代社会,多数国家都在大力投资,为培养自己的具有良好科学技术素养的劳动大军而努力。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在工业、农业、商业、交通运输业、服务业等各个生产、流通领域,乃至文化、卫生、教育等各个产业部门,对其从业人员的科技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整个社会越来越多的工作岗位需要高级的技能,要求人们会学习,会创造性思维,会解决问题、会操作技术。进行广泛的科技教育,使广大青少年儿童从小就掌握科学技术知识和技能,了解科学技术产生发展过程,是掌握这类高级技能的根本途径。因此,在当代社会,进行科技教育是培养现代劳动大军的奠基工程。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与应用,人们的家庭生活、社会交往、休闲、娱乐日益科技化,生活、交往、娱乐中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一个缺乏现代科技知识和技能的人很难适应现代生活。特别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应用与普及,随着学习社会的到来,更加需要大幅度提高国民的科学技术素质。
三、抓好中小学生科技教育是促进科技进步的奠基工程
科技教育应该成为每个人的终身教育。在人的一生中,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都应进行符合其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的科技教育,而对青少年来说,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特殊时期,正处在智力开发阶段,最敏感、最容易接受新知识。抓好青少年的科技教育,对增长他们的科技知识,培养他们的科技素养,养成实事求是、顽强刻苦、勤于钻研的科学态度和习惯非常重要,对于人的一生都将产生很大的影响。
一个人的科学素养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在中小学阶段形成一个良好的素养,接受良好的科学教育,参加科技活动锻炼,形成勤于研究、勤于探索、勤于思考的习惯,特别是形成创新精神,对人的一生至关重要。
在中小学阶段开展科技教育活动的关键不在于结果,而重在过程。在科技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形成一种习惯,形成一种意识,培养一种精神,能使一个人终生受益。从国际教育的比较来看,在科技教育上,我们大多数亚洲国家更重视知识的传授,而西方国家则更重视引导学生参与探索科学的过程,通过探索式学习,强化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想增强我国的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使我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重视学生的科技教育,重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从中小学抓起,努力抓好中小学生的科技教育。
四、素质教育的实施,为中小学科技教育提出了更加艰巨的任务
1999年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主题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定》。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领域深刻的改革、根本性的改革,涉及到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育体制等方面。中央决定明确指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科技教育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最重要的教育过程、教育途径和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