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广中学,前身是1904年前办的黄州府中学堂,中经启黄中学、省立六中、湖北省立二高、省立黄高,到今天,已经一百多年了。一百年来,她伴随我们的祖国,走过一条漫长曲折的道路,为鄂东地区开启发智、培育人才,发展经济、移风易俗,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人才,成为全国著名的重点中学,被誉为"普通中学的一面旗帜"。
黄广中学一百年,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不同的历史阶段:
一、 黄州府中时期(1904-1911)
1904年,鄂东第一所中学--黄州府中学堂在黄州府试院(今地区实验学校内)创办。招一个班近50名学生。湖广总督张之洞认为国民教育必须从小学开始,而要得到小学教员,须先办师范。为此,他曾下令部分府中改办师范。黄州府中学堂乃于1905年改为黄州府师范学堂。学生扩至2班。1907年师范生毕业后,复办中学堂,仍称黄州府中学堂。学生分文、宝两科,各100人左右。监督(校长)先后有:王仁俊(扦郑)(知府兼)、吴兆泰(星垓)、骐振(知府兼)、陈鸿翼(达九)。教员有15人。董必武(名用威)同志于1910年应陈鸿翼之邀来校任教,教英语和国文。府中学制为五年,课程共十二门: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外国语、历史、地理、算学、博物、物理及化学、法制及理财、图书、体操。每周36课时,其中讲经读经每周9节,可见儒教在学校中的地位。
二、启黄中学时期(1912-1926)
武昌起义爆发,黄州府中学堂与省内各府学堂一样,无形中停办,民国元年改办第三区启黄中学。
民国建立后,废除府、州建制,乃就旧有之十府一州领域划为十一学区,黄州府为第三学区。当时,"各区中学率用原府有书院旧名,如武昌府中改为勺庭中学,汉阳府中改为晴川中学,安陆府中改为兰台中学,德安府中改为汉东中学,惟黄州府中,不用河东书院旧名,改称启黄中学,是特例耳。"(夏元漂《最近湖北教育一览》)
启黄中学,校址设在武昌胭脂山朱家巷。
三、省立六中时期(1926-1938)
民国十五年(1926)秋,省教育厅命六中迁回黄州开办,不是新起炉灶,而是将原黄广县立初级中学接收过来,改办省立六中。黄广县立初级中学是李四光的父亲李卓侯先生民国十年创办的,校址即为黄州府中学堂旧址。民国十六年春,省厅通令废话止县立中学,黄广县立初中遂为省立六中接收。校址迁至一字门外陶家巷(即今天的校址)。二十四年(1935)改为湖北省立黄广初级中学。
黄广县立初级中学改办六中的初期,情形比较混乱,十七年(1928)九月七日上报省厅的工作计划上说:"属校接归省办,时仅年余,在这年半期间,军事的影响,政治的变化,经济的困难,无一不是学校发展的障碍。校长之更替已历五次,则教职员之进退更不可纪。在这种混乱状况下的六中,过去的成绩当然未有。今年二月王(治孚)校长接办时,黄州附近伏莽四起,赫壁西山密布愁云,教务上之困难当可知矣。"这种状况虽逐步有所改善,但仍不令人满意。
&nbs